考研研究:我们该如何理性择校?

    作者/来源: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发布时间:11-03
    考研不仅是一个提升学历与学术研究能力的过程,更是你从内而外重塑自己的成长之路。你选择的方向与目标像灯塔一样指引着你前行的每一步,祝愿你能找到最适合的前路之光。

1.衡量自身情况与院校/专业的契合点,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

首先要客观冷静地分析自己的情况,择校前需要思考以下问题:

我考研的动机是什么?

我的兴趣在哪里?

哪些院校开设相关专业?

在自身基础上通过复习,大概能达到什么水平?

我的能力适合冲击哪个层级的院校?

这个层级的几所院校有哪些吸引我的地方?

从自己的理想、兴趣与期望出发,根据学习能力、研究水平,比较各院校的历年专业成绩差异,在自身条件限制下找到##契合点,这样的选择往往是最为理性的。

2.评估报考难度,增加上岸可能性

接下来,要根据自己的实力,选择把握较大的学校,增加上岸几率。

评估报考难度可参考以下几个方面:

①计划招生人数:了解历年招生数据,判断招生趋势。

②报考人数、实际录取人数与报录比:根据信息大致判断出该专业近几年的招生录取情况。

③推免人数:如果某一专业每年的推免名额普遍很多,会加剧统考生的竞争。

④复试分数线与进入复试比:需要注意复试线有校线和院线的区别;进入复试比例越高,竞争越激烈。

⑤最终成绩计算方式:总成绩的计算公式,可以看出初试和复试占比权重。建议应试能力较强,尤其是表达能力较弱的考生尽量选择复试占比较低的院校。

3.计划未来发展,选择就业理想区域的学校

相比于是否为名校毕业这一因素,企业在招聘时更加重视应聘者的综合素质,例如知识储备、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岗位的匹配程度。考生择校时需要思考院校所在地是否符合自己今后发展需求,与职业生涯规划是否存在冲突。考虑目标院校/专业就业情况,可参考历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。

4.学会发掘高校的优势专业

有一些高校虽然综合实力不足,但很有办学特色,在特定领域的专业中很有优势。如2017年教育部公布的“双一流”建设学科名单中,包括了众多“双非院校”,入选学科体现了学校的专业优势。

此外,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,有38所非“双一流”高校表现突出,共有49个学科获得A类学科,基本上都是各高校重点建设且特色鲜明的学科。

例如,南京医科大学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、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中药学获得A+。西安美术学院的美术学;东北财经大学的应用经济学;黑龙江大学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外国语言文学;南京工业大学的化学工程与技术;沈阳药科大学的药学等专业获得A。

类似的特色专业中,如果有感兴趣的,不妨将其列入考虑范围内。

考研不仅是一个提升学历与学术研究能力的过程,更是你从内而外重塑自己的成长之路。你选择的方向与目标像灯塔一样指引着你前行的每一步,祝愿你能找到最适合的前路之光。

相关动态

移动端访问

预约免费试听

推荐课程